去年,习总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浙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上发挥探路先锋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指明了方向。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浙江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题中应有之义。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需要注入文化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使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鲜明标识。
第一,文化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既是一个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不断兴盛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繁荣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生活条件,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突出特征和显著标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必须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二,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先行的鲜明标识。共同富裕具有“普遍富”“共同富”的内涵,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普遍富”“共同富”,而且意味着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意味着全体人民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和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分好蛋糕”的前提是“做好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必须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做大物质“蛋糕”的同时做大精神文化“蛋糕”,在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在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有。
第三,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必须强化文化软实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既涉及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也涉及精神和文化层面,不仅意味着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而且也意味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价值观的更新、氛围的变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构成性因素,是任何社会行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构成性因素与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需要相应的思想保证、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需要人们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都经历一个大的转变,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
浙江积极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目标,制定实施“十大行动”,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强化了精神引领、创造了文化条件,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浙江智慧和力量。
一是积极强化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理论根基。推出“习在浙江关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十大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习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人文经济学与浙江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红船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等研究;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文明风尚培育引领,强化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软实力支撑。
二是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良渚文化全面提升工程,精心办好“良渚论坛”,加大良渚遗址和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保护力度,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规划落地;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年提质行动计划,成立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推进吴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相关成果研究利用等,积极赓续历史文脉和文明基因,用带有浙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宝库。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更完善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创新以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牵引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建成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集聚群——之江文化中心,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快形成网络综合治理新模式,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浙江宣传”公众号成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标杆品牌。
四是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打造“良渚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阿广电合作论坛等窗口,成立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全面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为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贡献浙江力量。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深刻把握习总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对标对表、融会贯通,深化对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把文化繁荣的步伐迈得更稳健更坚实。
第一,进一步增强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自觉性。要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高度,更加深入地认识“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意义。以高度文化自觉,既立足浙江又跳出浙江,既从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实践角度思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又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度思考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既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思考浙江文化建设实践,又从浙江文化建设实践出发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浙江智慧,在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勇当探路先锋,发挥积极探索的作用。
第二,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中挖掘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宝库和科学行动指南。习文化思想与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论断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用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宝贵财富,将习文化思想以及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观点和论断,作为浙江在文化建设上担使命作贡献的理论和方指引。
第三,在赓续历史文脉、发展中华文明上积极探索。进一步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体制机制,使浙江万年文脉成为闪亮标识。进一步结合时代特点,传承弘扬具有浙江区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之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代文明相融通,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滋养,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第四,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上积极探索。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等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重大意义leyu乐鱼注册。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先行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先行有机结合,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在推动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上积极探索,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发挥探路先锋的作用。
第五,在塑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创新和完善以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牵引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完善各领域文化资源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更充分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发展人文经济,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浙江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浙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第六,在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上积极探索。加快形成省市县联动的国际传播平台网络,构建省域国际传播新格局。用带有浙江特色的优秀文化丰富中华文明内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思想精髓,用中华文明丰富人类文明宝库。进一步办好“良渚论坛”、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丝绸之路周等,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好浙江声音、中国声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更多的浙江智慧和力量。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leyu乐鱼平台、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